新闻动态
NEWS FEED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i.MX 8M Plus助力,新一代5G工业边缘计算网关落地!

i.MX 8M Plus助力,新一代5G工业边缘计算网关落地!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NXP
  • 来源:NXP客栈
  • 发布时间:2022-10-28 16:1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随着人们在工业物联网领域认知和实践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将计算业务从云端迁移到网络边缘处理和执行,这样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网络噪音,以及海量数据通过无线网络通信时产生的堵塞,在确保工业应用的实时性和安全性方面也大有裨益。因此,工业边缘物联网应用渐成热点。   而在实际的工业边缘应用开发中,开发者在为扩展部署其物联网项目进行技术决策时,经常遇到两个“痛点”——其一,购买性能远超出实际需求的物联网设备,会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其二,自己使用工业PC去搭配路由器构建自己的解决方案,一切从零开始,则难免会导致故障率的增加,影响项目的进度及日后的运维。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采用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可扩展的工业级边缘计算网关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它可以让工业应用的部署和实施更为便利,同时在性能和功能上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构建强大而无处不在的工业物联网的过程中,工业级的边缘计算网关产品也就成了刚需。   01 工业边缘网关之“芯” 当然,想要打造这样工业边缘计算网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在硬件开发平台的选择上,必须要有一颗强大的处理器为其提供支撑,以满足当下以及未来的应用要求。   开发者对于工业边缘计算网关之“芯”的诉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劲的算力:为数据的边缘处理提供足够强大的计算引擎,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对机器学习加速的支持,以便让更多的AI应用在工业边缘端落地。 2 高度的灵活性:该处理器需要提供丰富的接口资源,以便为不同的应用提供各种有线/无线互连以及出色的可扩展性。 3 高可靠性:这是工业应用开发的“必选项”,对可靠性的支持不能含糊。 4 完备的开发生态:在芯片之外,配套的软件开发工具是否齐备,越来越成为开发者选择硬件平台时要重点考察的“软实力”。   02 恩智浦的解决方案 如果按照上述这些“芯”标准去衡量,恩智浦的i.MX 8M Plus应用处理器显然就是开发者心目中的Mr. Right。 i.MX 8M Plus系统框图 首先在算力方面,i.MX 8M Plus基于四核Arm Cortex-A53,主频可达1.8GHz,同时集成了神经网络加速单元(NPU),提供高达2.3TOPS的计算能力。作为首款集成了机器学习加速器的i.MX处理器,i.MX 8M Plus可为边缘端的机器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性能支撑——利用集成的NPU,i.MX 8M Plus能够同时检测多路复杂的神经网络任务,包括人类的动作和情绪识别、多物体监控,以及超过40,000个单词的识别。这对于将机器学习任务放在边缘设备中运行,降低对云端计算资源的依赖,保护用户个人隐私,提供差异化的用户体验方面,优势尽显。   其次,i.MX 8M Plus的高速接口与存储接口资源配置也很“豪华”,包括有:2 x USB 2.0/3.0 Type C、PCIe Gen3、3 x SD/SDIO 3.01、2 x Gbit Ethernet with EEE、AVB、IEEE 1588,其中一路支持TSN以满足高精度低延迟的控制……除此之外还集成了2x CAN/ CAN FD接口。同时,i.MX 8M Plus也支持与5G、WiFi、BLE等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互连。   此外,在可靠性方面,i.MX 8M Plus在系统的关键节点上都进行了特殊的优化,比如DDR接口支持错误纠正代码(ECC),在系统层面支持SIL标准的要求等。而且,14nm FinFET制造工艺在为i.MX 8M Plus提供高性能与低功耗特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低的软错误率。   最后,在软件支持方面,恩智浦可提供对Android、Linux和FreeRTOS操作系统的支持。同时恩智浦的eIQ™软件平台,提供了一系列与机器学习应用相关的库与设计工具,旨在帮助开发者基于i.MX应用处理器及其他恩智浦MCU快速部署边缘机器学习功能。同时,eIQ工具基于开源技术,完全集成在恩智浦的Yocto开发环境中,有助于用户更好地开展系统级的设计。此外,iMX 8M Plus还可以支持Real-time Edge工业开源SDK,快速开发实时应用;恩智浦还将OpenWRT移植到了i.MX 8M Plus上,以实现对工业网关类产品的完美支持。   03 新一代工业边缘计算网关   i.MX 8M Plus在工业边缘计算中的强大实力,已经在市场中逐渐显现和释放出来。   前不久,鲁邦通发布了其新一代的工业级边缘计算网关系列产品,其中基于i.MX 8M Plus的EG5120尤为引人注目,其具有全球5G连接(支持3GPP 5G第16版标准)功能,具有2.3TOPS算力,支持AI应用,可广泛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工业物联网应用场景。 鲁邦通发布的多款工业级边缘计算网关(图片来源:鲁邦通) 具体来讲,EG5120的功能包括: 高度稳定的5G / 4G / 3G蜂窝连接,覆盖全球频段 用于运行复杂应用程序的高性能引擎 满足工业现场柔性的高性能接口需求,包括2个千兆网口,2个RS232/RS485(软件可配置),2个DI,2个DO 双SIM卡冗余备份,内置5G / 4G无线通信模块 工业级设计,高抗干扰性能,适合高温宽工作环境(-40 ~ 70°C),非常适合工业应用 搭载RobustOS Pro物联网网关操作系统,支持基于Docker容器技术,支持安全启动、系统升级数字签名认证等安全性特点 Debian生态系统超过5万个APP可用 搭载神经处理单元(NPU),算力达2.3TOPS,支持机器学习 支持IPsec、OpenVPN、GRE、L2TP、PPTP、DMVPN 等 VPN选项 支持RCMS(鲁邦通设备管理云平台)   可以看出,在EG5120诸多强悍功能的背后,都有i.MX 8M Plus的身影,特别是在边缘机器学习、双千兆以太网支持、视频编码(包括 H.265)和解码、3D/2D图形加速及音频和语音处理、提供硬件安全机制等方面,提供独特的价值。   04 全面赋能工业边缘智能   总之,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工业边缘计算网关,也拉动了相关工业边缘智能应用处理器的需求,应运而生的iMX 8M Plus正是这一趋势之选。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工业边缘计算网关不同应用场景个性化的设计需求,恩智浦丰富的i.MX产品组合能够全方位地为其赋能。比如本次鲁邦通同期发布的另一款EG5100工业边缘网关,采用的就是恩智浦“久经沙场”的i.MX 6ULL高功效、高性价比应用处理器,提供了一个支持全球4G连接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显而易见,i.MX应用处理器在工业边缘智能时代的技术赋能之旅已经开启,并且还将加速向前迈进。  

i.MX 8M Plus助力,新一代5G工业边缘计算网关落地!

【概要描述】

随着人们在工业物联网领域认知和实践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将计算业务从云端迁移到网络边缘处理和执行,这样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网络噪音,以及海量数据通过无线网络通信时产生的堵塞,在确保工业应用的实时性和安全性方面也大有裨益。因此,工业边缘物联网应用渐成热点。

 

而在实际的工业边缘应用开发中,开发者在为扩展部署其物联网项目进行技术决策时,经常遇到两个“痛点”——其一,购买性能远超出实际需求的物联网设备,会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其二,自己使用工业PC去搭配路由器构建自己的解决方案,一切从零开始,则难免会导致故障率的增加,影响项目的进度及日后的运维。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采用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可扩展的工业级边缘计算网关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它可以让工业应用的部署和实施更为便利,同时在性能和功能上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构建强大而无处不在的工业物联网的过程中,工业级的边缘计算网关产品也就成了刚需。

 




01







工业边缘网关之“芯”


当然,想要打造这样工业边缘计算网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在硬件开发平台的选择上,必须要有一颗强大的处理器为其提供支撑,以满足当下以及未来的应用要求。

 

开发者对于工业边缘计算网关之“芯”的诉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劲的算力:为数据的边缘处理提供足够强大的计算引擎,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对机器学习加速的支持,以便让更多的AI应用在工业边缘端落地。












2






高度的灵活性:该处理器需要提供丰富的接口资源,以便为不同的应用提供各种有线/无线互连以及出色的可扩展性。












3






高可靠性:这是工业应用开发的“必选项”,对可靠性的支持不能含糊。












4






完备的开发生态:在芯片之外,配套的软件开发工具是否齐备,越来越成为开发者选择硬件平台时要重点考察的“软实力”。

 




02







恩智浦的解决方案




如果按照上述这些“芯”标准去衡量,恩智浦的i.MX 8M Plus应用处理器显然就是开发者心目中的Mr. Right。



i.MX 8M Plus系统框图


首先在算力方面,i.MX 8M Plus基于四核Arm Cortex-A53,主频可达1.8GHz,同时集成了神经网络加速单元(NPU),提供高达2.3TOPS的计算能力。作为首款集成了机器学习加速器的i.MX处理器,i.MX 8M Plus可为边缘端的机器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性能支撑——利用集成的NPU,i.MX 8M Plus能够同时检测多路复杂的神经网络任务,包括人类的动作和情绪识别、多物体监控,以及超过40,000个单词的识别。这对于将机器学习任务放在边缘设备中运行,降低对云端计算资源的依赖,保护用户个人隐私,提供差异化的用户体验方面,优势尽显。

 

其次,i.MX 8M Plus的高速接口与存储接口资源配置也很“豪华”,包括有:2 x USB 2.0/3.0 Type C、PCIe Gen3、3 x SD/SDIO 3.01、2 x Gbit Ethernet with EEE、AVB、IEEE 1588,其中一路支持TSN以满足高精度低延迟的控制……除此之外还集成了2x CAN/ CAN FD接口。同时,i.MX 8M Plus也支持与5G、WiFi、BLE等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互连。

 

此外,在可靠性方面,i.MX 8M Plus在系统的关键节点上都进行了特殊的优化,比如DDR接口支持错误纠正代码(ECC),在系统层面支持SIL标准的要求等。而且,14nm FinFET制造工艺在为i.MX 8M Plus提供高性能与低功耗特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低的软错误率。

 

最后,在软件支持方面,恩智浦可提供对Android、Linux和FreeRTOS操作系统的支持。同时恩智浦的eIQ™软件平台,提供了一系列与机器学习应用相关的库与设计工具,旨在帮助开发者基于i.MX应用处理器及其他恩智浦MCU快速部署边缘机器学习功能。同时,eIQ工具基于开源技术,完全集成在恩智浦的Yocto开发环境中,有助于用户更好地开展系统级的设计。此外,iMX 8M Plus还可以支持Real-time Edge工业开源SDK,快速开发实时应用;恩智浦还将OpenWRT移植到了i.MX 8M Plus上,以实现对工业网关类产品的完美支持。

 






03







新一代工业边缘计算网关






 

i.MX 8M Plus在工业边缘计算中的强大实力,已经在市场中逐渐显现和释放出来。

 

前不久,鲁邦通发布了其新一代的工业级边缘计算网关系列产品,其中基于i.MX 8M Plus的EG5120尤为引人注目,其具有全球5G连接(支持3GPP 5G第16版标准)功能,具有2.3TOPS算力,支持AI应用,可广泛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工业物联网应用场景。



鲁邦通发布的多款工业级边缘计算网关(图片来源:鲁邦通)


具体来讲,EG5120的功能包括:



高度稳定的5G / 4G / 3G蜂窝连接,覆盖全球频段


用于运行复杂应用程序的高性能引擎


满足工业现场柔性的高性能接口需求,包括2个千兆网口,2个RS232/RS485(软件可配置),2个DI,2个DO


双SIM卡冗余备份,内置5G / 4G无线通信模块


工业级设计,高抗干扰性能,适合高温宽工作环境(-40 ~ 70°C),非常适合工业应用


搭载RobustOS Pro物联网网关操作系统,支持基于Docker容器技术,支持安全启动、系统升级数字签名认证等安全性特点


Debian生态系统超过5万个APP可用


搭载神经处理单元(NPU),算力达2.3TOPS,支持机器学习


支持IPsec、OpenVPN、GRE、L2TP、PPTP、DMVPN 等 VPN选项


支持RCMS(鲁邦通设备管理云平台)



 

可以看出,在EG5120诸多强悍功能的背后,都有i.MX 8M Plus的身影,特别是在边缘机器学习、双千兆以太网支持、视频编码(包括 H.265)和解码、3D/2D图形加速及音频和语音处理、提供硬件安全机制等方面,提供独特的价值。

 






04







全面赋能工业边缘智能






 

总之,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工业边缘计算网关,也拉动了相关工业边缘智能应用处理器的需求,应运而生的iMX 8M Plus正是这一趋势之选。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工业边缘计算网关不同应用场景个性化的设计需求,恩智浦丰富的i.MX产品组合能够全方位地为其赋能。比如本次鲁邦通同期发布的另一款EG5100工业边缘网关,采用的就是恩智浦“久经沙场”的i.MX 6ULL高功效、高性价比应用处理器,提供了一个支持全球4G连接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显而易见,i.MX应用处理器在工业边缘智能时代的技术赋能之旅已经开启,并且还将加速向前迈进。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NXP
  • 来源:NXP客栈
  • 发布时间:2022-10-28 16:12
  • 访问量:
详情

随着人们在工业物联网领域认知和实践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将计算业务从云端迁移到网络边缘处理和执行,这样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网络噪音,以及海量数据通过无线网络通信时产生的堵塞,在确保工业应用的实时性和安全性方面也大有裨益。因此,工业边缘物联网应用渐成热点。

 

而在实际的工业边缘应用开发中,开发者在为扩展部署其物联网项目进行技术决策时,经常遇到两个“痛点”——其一,购买性能远超出实际需求的物联网设备,会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其二,自己使用工业PC去搭配路由器构建自己的解决方案,一切从零开始,则难免会导致故障率的增加,影响项目的进度及日后的运维。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采用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可扩展的工业级边缘计算网关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它可以让工业应用的部署和实施更为便利,同时在性能和功能上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构建强大而无处不在的工业物联网的过程中,工业级的边缘计算网关产品也就成了刚需。

 

01

工业边缘网关之“芯”

当然,想要打造这样工业边缘计算网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在硬件开发平台的选择上,必须要有一颗强大的处理器为其提供支撑,以满足当下以及未来的应用要求。

 

开发者对于工业边缘计算网关之“芯”的诉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劲的算力:为数据的边缘处理提供足够强大的计算引擎,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对机器学习加速的支持,以便让更多的AI应用在工业边缘端落地。

2

高度的灵活性:该处理器需要提供丰富的接口资源,以便为不同的应用提供各种有线/无线互连以及出色的可扩展性。

3

高可靠性:这是工业应用开发的“必选项”,对可靠性的支持不能含糊。

4

完备的开发生态:在芯片之外,配套的软件开发工具是否齐备,越来越成为开发者选择硬件平台时要重点考察的“软实力”。

 

02

恩智浦的解决方案

如果按照上述这些“芯”标准去衡量,恩智浦的i.MX 8M Plus应用处理器显然就是开发者心目中的Mr. Right。

i.MX 8M Plus系统框图

首先在算力方面,i.MX 8M Plus基于四核Arm Cortex-A53,主频可达1.8GHz,同时集成了神经网络加速单元(NPU),提供高达2.3TOPS的计算能力。作为首款集成了机器学习加速器的i.MX处理器,i.MX 8M Plus可为边缘端的机器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性能支撑——利用集成的NPU,i.MX 8M Plus能够同时检测多路复杂的神经网络任务,包括人类的动作和情绪识别、多物体监控,以及超过40,000个单词的识别。这对于将机器学习任务放在边缘设备中运行,降低对云端计算资源的依赖,保护用户个人隐私,提供差异化的用户体验方面,优势尽显。

 

其次,i.MX 8M Plus的高速接口与存储接口资源配置也很“豪华”,包括有:2 x USB 2.0/3.0 Type C、PCIe Gen3、3 x SD/SDIO 3.01、2 x Gbit Ethernet with EEE、AVB、IEEE 1588,其中一路支持TSN以满足高精度低延迟的控制……除此之外还集成了2x CAN/ CAN FD接口。同时,i.MX 8M Plus也支持与5G、WiFi、BLE等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互连。

 

此外,在可靠性方面,i.MX 8M Plus在系统的关键节点上都进行了特殊的优化,比如DDR接口支持错误纠正代码(ECC),在系统层面支持SIL标准的要求等。而且,14nm FinFET制造工艺在为i.MX 8M Plus提供高性能与低功耗特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低的软错误率。

 

最后,在软件支持方面,恩智浦可提供对Android、Linux和FreeRTOS操作系统的支持。同时恩智浦的eIQ™软件平台,提供了一系列与机器学习应用相关的库与设计工具,旨在帮助开发者基于i.MX应用处理器及其他恩智浦MCU快速部署边缘机器学习功能。同时,eIQ工具基于开源技术,完全集成在恩智浦的Yocto开发环境中,有助于用户更好地开展系统级的设计。此外,iMX 8M Plus还可以支持Real-time Edge工业开源SDK,快速开发实时应用;恩智浦还将OpenWRT移植到了i.MX 8M Plus上,以实现对工业网关类产品的完美支持。

 

03

新一代工业边缘计算网关

 

i.MX 8M Plus在工业边缘计算中的强大实力,已经在市场中逐渐显现和释放出来。

 

前不久,鲁邦通发布了其新一代的工业级边缘计算网关系列产品,其中基于i.MX 8M Plus的EG5120尤为引人注目,其具有全球5G连接(支持3GPP 5G第16版标准)功能,具有2.3TOPS算力,支持AI应用,可广泛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工业物联网应用场景。

鲁邦通发布的多款工业级边缘计算网关(图片来源:鲁邦通)

具体来讲,EG5120的功能包括:

  • 高度稳定的5G / 4G / 3G蜂窝连接,覆盖全球频段

  • 用于运行复杂应用程序的高性能引擎

  • 满足工业现场柔性的高性能接口需求,包括2个千兆网口,2个RS232/RS485(软件可配置),2个DI,2个DO

  • 双SIM卡冗余备份,内置5G / 4G无线通信模块

  • 工业级设计,高抗干扰性能,适合高温宽工作环境(-40 ~ 70°C),非常适合工业应用

  • 搭载RobustOS Pro物联网网关操作系统,支持基于Docker容器技术,支持安全启动、系统升级数字签名认证等安全性特点

  • Debian生态系统超过5万个APP可用

  • 搭载神经处理单元(NPU),算力达2.3TOPS,支持机器学习

  • 支持IPsec、OpenVPN、GRE、L2TP、PPTP、DMVPN 等 VPN选项

  • 支持RCMS(鲁邦通设备管理云平台)

 

可以看出,在EG5120诸多强悍功能的背后,都有i.MX 8M Plus的身影,特别是在边缘机器学习、双千兆以太网支持、视频编码(包括 H.265)和解码、3D/2D图形加速及音频和语音处理、提供硬件安全机制等方面,提供独特的价值。

 

04

全面赋能工业边缘智能

 

总之,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工业边缘计算网关,也拉动了相关工业边缘智能应用处理器的需求,应运而生的iMX 8M Plus正是这一趋势之选。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工业边缘计算网关不同应用场景个性化的设计需求,恩智浦丰富的i.MX产品组合能够全方位地为其赋能。比如本次鲁邦通同期发布的另一款EG5100工业边缘网关,采用的就是恩智浦“久经沙场”的i.MX 6ULL高功效、高性价比应用处理器,提供了一个支持全球4G连接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显而易见,i.MX应用处理器在工业边缘智能时代的技术赋能之旅已经开启,并且还将加速向前迈进。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新闻

高算力GD32G5系列MCU如何引领数字能源、电机控制与光通信的变革

高算力GD32G5系列MCU如何引领数字能源、电机控制与光通信的变革

  不论是蓬勃兴起的数字能源、不断拓展应用边界的电机控制,还是极速发展的光通信,这些领域正在经历一场与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的变革。这一融合不仅推动了技术边界的大规模扩展,也引发了对智能化解决方案需求的迅猛增长。
2025-01-08
兆易创新GD25/55全系列车规级SPI NOR Flash荣获ISO 26262 ASIL D功能安全认证证书

兆易创新GD25/55全系列车规级SPI NOR Flash荣获ISO 26262 ASIL D功能安全认证证书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组件数量的指数级增长,其安全性需求日益凸显。ISO 26262作为国际权威汽车功能安全标准,其核心目标是降低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可能导致的风险,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在ISO 26262标准框架下,ASIL(Automotive Safety Integration Level)分类系统将功能安全从低到高分为四个等级:A、B、C、D,其中,D代表最高等级,意味着在该等级下的开发流程最为严格。
2024-12-06
MCU和各种单片机的区别

MCU和各种单片机的区别

  ARM处理器是Acorn计算机有限公司面向低预算市场设计的第一款RISC微处理器。更早称作Acorn RISC Machine。ARM处理器本身是32位设计,但也配备16位指令集,一般来讲比等价32位代码节省达35%,却能保留32位系统的所有优势。20世纪90年代,ARM 32位嵌入式RISC(Reduced l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处理器扩展到世界范围,占据了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ARM公司既不生产芯片也不销售芯片,它只出售芯片技术授权。
2023-05-15
3D打印机-一个技术造就一个行业

3D打印机-一个技术造就一个行业

3D打印机-一个技术造就一个行业             说到3D打印,大家不会陌生,早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诞生了。在过去的十年里,3D打印更多的用途是帮设计师以及工程师来制造一次性的机械产品以及模型。 那么,什么是3D打印?     3D打印技术又被称为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     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2019年1月14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首次利用快速3D打印技术,制造出模仿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脊髓支架,成功帮助大鼠恢复了运动功能。 2020年5月5日,中国首飞成功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上,搭载着“3D打印机”。这是中国首次太空3D打印实验,也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中开展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实验。 3D打印技术一定是要有一个机器来实现,这个机器就是--3D打印机。 3D打印机(3D Printers)是一位名为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的发明家设计的一种神奇的打印机,它甚至可以“打印”出一幢完整的建筑。3D打印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并开始广泛应用在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数码产品开模等,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一个模具的打印,节约了很多产品到市场的开发时间。     3D 打印机可以用各种原料打印三维模型,使用3D 辅助设计软件,工程师设计出一个模型或原型之后,无论设计的是一所房子还是人工心脏瓣膜,之后通过相关公司生产的3D打印机进行打印,打印的原料可以是有机或者无机的的材料,例如橡胶、塑料、甚至是人体器官,不同的打印机厂商所提供的打印材质不同。 3D打印机电路原理: 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和传统打印机基本一样,都是由控制组件,机械组件,打印头,耗材和介质等架构组成的,打印原理一样的。3D打印机主要是在打印前在电脑上设计好一个完整的三维立体模型,然后再进行打印输出。     3D打印时采用的堆叠薄层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常用的3D打印机采用的是熔融沉积快速成型。熔融沉积又叫做熔丝沉积,它是将丝状热熔性材料加热融化,通过带有一个微细喷嘴的喷头挤喷出来。热熔材料融化后从喷嘴喷出,沉积在制作面板或者前一层已固化的材料上,温度低于固化温度后开始固化,通过材料的层层堆积形成最终的成品。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MCU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整个3D打印机,最核心的电路部分就是对电机的控制,电机应该使用伺服电机,控制伺服电机的MCU可以使用NXP的KV系列,对于电机有极高的控制能力,也是目前3D打印机行业首选的MCU系列。 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关注威旺达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了解 NXP MCU更多信息。
2023-04-21

28年专注半导体

为国内各行业广大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半导体产品

SINCE 1997

 为您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

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SOHO

公众号

威旺达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北京威旺达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